2007年4月17日星期二

在我拥有之前,早已永远地失去

http://www.liudao.cn/thread-2719-1-1.html

西青山—孤独的守望者

[美丽榴岛]吴宇泽

















你无法发现楚门,因为你没有走进西青山。
多年前,因那关于西青山的过往记忆随着其破坏而消失,想要远远的离开故乡,不再回来。如今想来,年少时的那些想念尽管不那么成熟,却是那么的纯粹和温馨。
地域的偏见是永远都存在的——因此,我们总在误读那些远离我们的人和事。这是我在工作之后才了解到的事情。所以,所谓一个地域的人的共同特质,总很难被我 认同。在我看来,对于他地的种种误读,只不过是因为距离的隔阂产生的误解。对于故乡的美好情愫永远都是我们理解他地的障碍。就好像那些移居楚门生活了好多 年的人,或许也无法清楚地认识楚门,只因为他们没有走进楚门的心灵深处,没有走进楚门的灵魂——西青山。
楚门文化的根脉有两条,一是楚门河,一是西青山。楚门河正在远离生活,慢慢地蜕化着,即将蜕变成一条单纯的生态之河。而西青山正好相反,在慢慢地失去生态 的时候,却仍固执地保留着生活,保留着关于老楚门的记忆。这座在楚门城正中央的矮山,承载了老楚门多少的荣辱岁月?在这里,封闭与开放并存,宁静与喧闹并 存,浮躁与从容并存,遗忘与记忆并存。一切的矛盾都组成了叫做生活的幅幅画卷。
玉环这样一个特别的地方,在如今移民文化被热炒的时期,本土文化却日渐式微。实际上,文化最重要的特质——延续性,在本土文化里才更好地得到体现和发扬。
今天,我终于重走了西青山,——仿佛是多年前许下的约定,又像是一场不经意间的邂逅;而或许,也只是为了让记忆从沉重中解脱出来。
首先给予视觉冲击的自然是老墙、青藤、旧居、古井。上山的路有十多条,几乎都为我所熟知。山下周围的村居,单看山北、西山后、西南等等名称,就可嗅出西青山的味道。路网织就了一个迷宫,我们就在迷宫里绕来绕去。——不为寻找出口,而为寻找记忆。
在西青山2号 的老宅前,我沐浴着春天的阳光,回想着我的小时候;我看到废墟,很宁静地堆积,不带一丝怨恨;青石板路,一级一级,却从没想把我们引向哪个目的地;通向家 家户户的无数性格各异的石阶,任岁月打上烙印;筒子楼里的幽暗时光,散发着旧时代的味道;巧妙依山而建的四合院,竹竿晾晒着衣物和不加整理的心情;小巷子 里的老人,坐在门前,做着手中的活计,祥和平静。
我忽然想起一个词:消失。没错,西青山是流动的,这也是其生命力所在;但西青山也正因其流动性而在慢慢消失——单单是山的高度,如今已被削去了有一半之多。关于我的小学时代的记忆已全部被推平。
今天的模特依旧是杨杨,上山时候又偶遇一个小朋友,在镜头前有着强烈的表现欲,由此给西青山之行定下热闹的基调。
然而,热闹中,真正让人动容的却是风吹过时的安宁。我在台阶上静静地伫立,细细地咀嚼着这座山的心事的时候,它却早已抛开了烦恼,从容自在地看着未来。
西青山很容易让人想起鹰东,但西青山的文化符号意味远远强于鹰东。西青山居于繁华的中心,那么努力地想要保有自我,但终究无法避免被摧残的命运。曾经,楚 门人以自己的深厚人文积淀而无比骄傲,也不断地想要继承发扬人文传统。然而,大家终究没有意识到,或者意识到却有心无力的是——拯救西青山才是对楚门古老 文化的最大保护。终究,山体的破坏无可挽回,根脉已断,纵有鬼斧神工,也难再延续,曲桥、楚洲……只能继续扮演楚门伪文化标志的角色。曾经西青山上诞生了 玉环第一家书院——玉海书院。而如今,斯人已去,旧时的荣光也随之飘散,终使有再多的不甘和感慨,又能如何?
傍山而居,枕河而作,曾经梦中的理想家园。如今我们庸庸碌碌,疲于奔命,早已经忘了如何去追求幸福。
西青山,孤独的人文守望者。我曾经想要远离却终于不舍的地方,或许俄尔消逝,或许伤痕永存,但我可以确定的却是:在我拥有之前,早已永远地失去。

200741 雨夜

1 条评论:

武装天线宝宝 说...

果然你又回来了
这个地方,夏天的时候我也想去……